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曦 尹仲阳 施马俊 刘俊杰 王海帆)2021年2月26-27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司志协星火燎原项目“星星之火—武汉小分队”在冷峻气候下来到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武汉革命博物馆和毛泽东同志故居,探索武汉的革命精神。
作为华中最大的城市,武汉在民国时期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由于工业发达,且工人众多,所以成了中国共产党重点活动区域。武汉,是中共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关键性区域。毛泽东、陈潭秋、瞿秋白等革命先烈,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据统计,分布在武汉市的红色景点有48处,其中革命旧址27处、革命历史人物旧居11处、革命烈士陵园10处。2月26-27日,“星星之火—武汉小分队”一起踏访共产党建立之初在武汉留下的那些印迹,重温那火热的红色记忆。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来到博物馆,首先便被其鲜明的标志性和肃穆凝重的风格深深吸引,该博物馆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手法,从正面看,高台加大屋顶的架构,传承了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侧面看,三块几何形拼出的“破土而出”意象,颂扬了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

博物馆内按照“文物展品与场景设计并重”的理念陈列布展,《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作为其主题陈列内容,分为“晚清中国”、“革命源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5个部分。除了集中展示了来自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研究院和个人收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献、文物资料和历史照片以外,还利用场景复原和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将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其中3号展厅实景仿真了武昌首义的“保安街”和“中和门” (今武昌起义门),再现了“武昌古街”,使得参观者们不仅能看到、听到,还能够亲手触摸到历史“遗迹”,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留念, 走过“中和门”,是弧形墙面的环幕影院,10分钟的数字电影和下方的大型沙盘生动再现了首义之夜的紧张策动与战火硝烟……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在陈列馆,依次参观了中国共产党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生平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政风范图片展、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创立与探索”“推进与曲折”“恢复与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四个部分主题展。伴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人们的思绪仿佛回到了92年前的峥嵘岁月。当时,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进入了极其艰难的时期。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开启了党内监督的组织创新。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当年流行于中央苏区的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成为了当时苏区干部优良思想作风和过硬工作作风的生动写照。”伴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历史照片、文物直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9年以来纪律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监督执纪的光辉历史和主要成就。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市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该馆成立于1997年,下辖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武昌毛泽东同志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武昌起义门旧址管理所5处革命旧址,是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武汉地区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党史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重点参观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专题展。展厅运用大量直观的图片、珍贵的实物、形象的雕塑、逼真的场景及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展示了中共五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经过和影响,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至今在不同时期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历史。

第四站我们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长417米的都府堤路,集中了武汉革命博物馆下辖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昌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旧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等4个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风云1927年的重要见证,也是武汉地区红色景点最多、知名度最高的“红色一条街”。位于武昌都府堤41号的毛泽东同志故居,是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居住的地方,是毛泽东、杨开慧及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一家人最后团聚的地方;也是1927年5月之前,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所在地。

参观过后,成员们纷纷表示,革命先烈们运筹帷幄的革命智慧和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相信通过此次的参观学习,大家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鞭策自己,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革命精神贯穿到当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