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通讯员 黄任宇菡 李其耘)3月29日下午,刑事司法学院寒假社会实践结项答辩会在文治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此次答辩会共有25支团队参与汇报,校团委组织部部长胡瑢、刑事司法学院团委副书记(兼职)姚培培,刑事司法学院分团委书记张凡稷以及各项目负责人出席此次答辩会。

会议伊始,各组依次上台进行项目介绍和实践成果,各队伍选题特色鲜明,涉及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我院学子广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切的社会关怀。

文化传承类项目中,非遗璨影实践队走访民间艺人,学习制作与表演技艺并通过多种新媒体进行创新推广,取得良好反响;土韵风华实践队通过生动的田野调查,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生态保护类项目中,洪湖之治实践队创新性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巴拉实践队则聚焦社区环保实践,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社会治理类项目中,安行致远实践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创新提出多元共治方案,为基层执法提供了新思路。希冀护“未”实践队关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聚焦典型案件,提出开发多方防控机制,体现了我院学子的专业素养和社会担当。其他如“乡村振兴蘑菇产业调研”、“黄精中药材调研”等项目,将民生实际与特色产业相结合,探索出产学研融合的新路径。

在交流环节,校团委组织部部长胡瑢指出,寒假社会实践要立足家乡实际,注重“小而实”的选题特色,做到真正把课题写在祖国大地上。她强调,同学们要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避免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通过实践,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胡瑢还鼓励大家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

姚培培强调,优秀的实践报告应当兼具问题意识和详实内容,他鼓励同学们继续保持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同时也要注重文献报告的规范性。他提到,问题意识能够引导同学们深入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详实的内容则是实践报告的基础,需要同学们在实践中认真收集数据、整理资料,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姚培培还指出,规范的文献报告不仅能够提升同学们的专业素养,还能够为后续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至此,刑事司法学院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答辩会圆满结束。本次答辩会不仅检验了寒假社会实践成果,更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进步的平台。刑事司法学院将继续支持学生开展有深度、有温度的社会实践,助力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
审核人:徐庆祥
责任编辑:陈可璇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