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通讯员 严旖旎孙惟安摄影 肖思言)4月23日19时,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刑事司法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349期“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在南湖校区文治楼二楼会议室圆满举行。本次讲座以“技术或媒体驱动之警务”为主题,特邀美国特拉华大学社会及刑事司法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懿贤教授主讲,我院副院长董邦俊教授主持,我院林慧青副教授、李正新副教授、黎晓露老师、贺娇老师以及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参加此次讲座。

讲座开场,董邦俊教授对孙懿贤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孙懿贤教授的学习经历、任职履历和研究方向。

随后,孙懿贤教授围绕“全球警务新时代”这一核心主题,从五个方面展开系统阐述。第一部分基于“后社区警务时代即将来临”的前沿观点,深入分析了社区警务模式的现状与大数据警务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援引美国“21世纪警务特别委员会”确立的六大警务重点,着重聚焦“技术与社交媒体”层面,并指出技术创新与社交媒体是近20年来影响警务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三部分从“技术驱动警务”概念出发,深入分析其运行现状并作出前瞻性推断:技术驱动警务模式将逐步在弱警务国家推行。第四部分将视角转向“媒体驱动警务”这一新兴领域,明确其对全球警务工作的影响力。第五部分结合技术与媒体两大要素提出针对性策略:一是构建清晰明确的政策框架和操作指南,定期审视高科技应用可能引发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二是在技术应用中确立公平公正的价值导向,着力消除歧视、提升透明度;三是强化组织层面的支持保障,确保警务工作的公正性。

与谈交流环节,林慧青副教授将视角拓展到技术发展的前沿命题,围绕“AI技术的发展是否会致使机器人在未来取代人类成为决策主体”这一前瞻性问题展开讨论;李正新副教授聚焦“媒体驱动警务”前沿领域,在讲座内容基础上提出独到见解,并就该模式实际运行中的潜在问题表达疑惑;黎晓露老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针对讲座中“社区警务的衰落”“强与弱警务”等理论观点,与孙懿贤教授展开多维度探讨;贺娇老师则围绕“技术驱动警务”的关键议题,就其源发主体是以及合作模式等问题进行提问,现场讨论氛围热烈。




现场提问环节,我院研究生就“AI技术发展下警察的角色与职能变化”和“人工智能初期应用阶段如何保障相对人权益”两个话题进行提问,孙懿贤教授耐心地对问题逐一解答,与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最后,董邦俊教授再次向孙懿贤教授表示感谢,并对讲座内容进行简要总结。他表示,本次讲座立足于警察实务和理论研究,从基础概念逐步深入到前沿议题,传播了全球警务新时代的学术理念与成果,为同学们带来诸多启发,并鼓励在座同学关注最新研究方向与前沿动态,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本次讲座由浅入深,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引发了刑事司法学院学子对技术或媒体驱动之警务的思考。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期文澜大讲堂圆满结束。
审核人:董邦俊